大腦有塑膠?研究證實數量相當於「一支湯匙」:加速失智
根據醫學期刊《自然醫學》(Nature Medicine)3日發表的最新研究,人類大腦中意外發現大量微塑膠和奈米塑膠污染,這一發現引發了科學界與公眾的廣泛關注。研究人員從52具遺體的腦部樣本中發現,大腦中的微塑膠和奈米塑膠含量遠高於腎臟和肝臟,甚至達到7到30倍之多。美國新墨西哥大學藥學教授坎彭(Matthew Campen)指出,平均每個大腦中的塑膠含量約等於一個塑膠湯匙的重量,且與8年前相比,塑膠含量顯著上升。
研究團隊分析發現,這些遺體的平均年齡約為45至50歲,且生前均為健康個體。每克腦組織中的微塑膠含量高達4800微克,相當於0.48%的重量比例。坎彭進一步解釋,與2016年的數據相比,目前的微塑膠含量增加了約50%,這意味著當今人類大腦中約有99.5%是腦組織,其餘0.5%則為塑膠。然而,他也強調,目前的測量方法可能存在高估或低估的情況,因此研究團隊正在開發更精準的測量技術,預計一年內能取得更準確的數據。
▼值得注意的是,研究團隊還發現,其中12名生前罹患失智症的受試者,其腦內微塑膠碎片的濃度是健康腦部的3到5倍。這些微塑膠主要累積在腦部的動靜脈血管壁及免疫細胞內。坎彭指出,失智症患者的血腦屏障與清除機制受損,可能導致微塑膠更容易累積。此外,失智症患者的腦組織常出現發炎與萎縮現象,這可能形成一種「塑膠沉積區」,進一步加劇微塑膠的累積。然而,坎彭也謹慎表示,目前尚無法確定微塑膠是否直接導致失智症,還是失智症本身導致了微塑膠的累積。
美國羅格斯大學毒理學副教授史戴普頓(Phoebe Stapleton)則指出,雖然在腦部發現微塑膠令人擔憂,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會對健康造成直接損害。她強調,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塑膠顆粒是否會在生前持續進出腦部,還是會累積於神經組織並影響健康。因此,需要進一步研究來了解這些顆粒如何與細胞互動,以及是否具有毒理學影響。此外,研究人員觀察到,人體的肝臟與腎臟可能具有部分排除微塑膠的能力,但大腦是否擁有類似機制仍是未知數。
延伸閱讀:
來源:網路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