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候暖化加劇!北極海冰可能在2030年代「完全消失」 比預期早10年
北極海冰在冬天時結冰、夏天時融化,因此通常會在9月份達到最低冰量。一項發表在期刊《自然─通訊》上的論文顯示,根據最新研究,無論人類如何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汙染與碳排放,到2030年代北極夏天時都可能不再有海冰,而這比預期時間提早了約10年。
科學家根據衛星數據及氣候模型分析1979年至2019年北極海冰的變化,結果發現北極海冰最早可能在2030年代的9月份完全消失。即使人們立刻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仍會在2050年代的夏天完全失去海冰。而這將對全球氣候產生可怕後果。
北極海冰能夠反射太陽能量,萬一全部融化只剩下深色海洋,會吸收更多熱能導致進一步暖化,這一回饋的過程被稱為「極地放大效應」(Arctic amplification)。科學家還指出,北極海冰的減少,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汙染及全球暖化的後果,而先前的模型低估了北極海冰的融化趨勢。
▼一旦北極的夏天沒有海冰,冬天結冰的速度也會慢得多。氣候越暖和,北極越可能在冬天依然保持無冰狀態。研究第一作者、南韓浦項工科大學的Seung-Ki Min教授指出,必須盡速對此做好準備,「北極暖化會帶來極端氣候,包括熱浪、野火、中高緯度地區洪災等。因此,北極無海冰的提早到來,意味著我們將比預期更快經歷極端事件」。
202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,在過去的數十年裡,北極暖化速度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4倍。美國航太總署(NASA)的數據則顯示,9月份北極海冰以每十年減少12.6%的速度迅速融化。
來源:網路資料